根据安排,陕西科隆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隆新材”)北交所IPO将于9月23日上会。此次冲击北交所上市,公司拟募集资金约2.1亿元。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报告期内,科隆新材两名核心技术人员接连离职,另外,公司2023年业绩增幅较为明显也遭到北交所追问。携带诸多疑点上会的科隆新材能否顺利过会,答案也将揭晓。
核心技术人员接连离职
北交所官网显示,科隆新材IPO于2023年10月31日获得受理,当年11月27日进入问询阶段,今年9月23日,公司北交所IPO即将上会。
据了解,科隆新材主营业务为液压组合密封件和液压软管等橡塑新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煤矿辅助运输设备的整车设计、生产、销售和维修。
此次冲击北交所上市,科隆新材拟募集资金约2.1亿元,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净额将投资于军民两用新型合成材料液压管生产线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数字化工厂建设项目。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报告期内,科隆新材核心技术人员许旭光因个人原因于2022年9月离职,核心技术人员王晓辉因个人原因于2023年5月离职。目前,科隆新材的核心技术人员为王东平、司宪林、陈宏。根据科隆新材披露的信息,其中,司宪林、陈宏是在核心技术人员许旭光、王晓辉离职后增加认定。
这也意味着,科隆新材原本的3名核心技术人员,其中2名均在公司冲A前离职,公司核心技术人员离职的影响遭北交所追问。
科隆新材表示,公司现有核心技术人员3名,能够保证相关研发项目和生产经营有序进行。许旭光和王晓辉辞职后原从事的工作已交接给公司的技术研发团队,其已与公司签订保密协议和禁止同业竞争协议,离职后未在公司竞争对手处任职;公司相关专利技术应用、研发及生产经营不存在因许旭光和王晓辉离职而受到严重不利影响的情形。
经济学家、新金融专家余丰慧指出,核心技术人员接连离职可能导致公司在相关领域的技术积累和项目进展受到影响,尤其是在IPO阶段,市场对公司的发展前景和管理团队的稳定性非常敏感,建议相关公司提升现有员工的技术水平,培养新的核心技术人员,通过股权激励、绩效奖金等手段留住关键人才。
业绩增长合理性遭质疑
IPO公司的业绩表现一向也是监管关注的重点。
财务数据显示,2021—2023年以及2024年上半年,科隆新材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6612.16万元、5197.05万元、8336.81万元、2991.17万元。
不难看出,科隆新材实现归属净利润在2022年下滑后又在2023年大幅增长。值得关注的是,招股书显示,2021—2023年以及2024年上半年,科隆新材液压组合密封件收入分别约为7016.44万元、7429.09万元、1.04亿元、4696.16万元。同期,公司液压软管收入分别约为8986.19万元、9860.13万元、1.38亿元、5648.71万元。
可以看出,科隆新材液压组合密封件、液压软管收入也是在2023年增长显著。不过,在2023年全国煤炭产量增速较上年显著放缓的背景下,科隆新材相关业绩的显著增长受到北交所质疑。
对此,科隆新材表示,橡塑新材料产品需求受煤炭产量及增速、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和下游煤机行业景气程度等多种因素影响,与煤炭产量增速无简单线性关系。煤炭产量基数大,公司作为零配件厂商业务规模相对较小,基数大小差异使得增速变动可比性弱。2023年新机装备和旧机维修需求旺盛,下游煤机设备相关上市或拟上市公司亦存在销售量或销售额增速大幅快于2022年情形,该类情形较为常规。此外,煤炭企业经过良好收益的积累,投资扩产、设备更新和智能化改造等固定资产投资意愿增强,液压支架市场需求较为充足。2023年,公司集中精力大力开拓高端大型液压支架配套业务,抢占高端市场份额,橡塑新材料业务收入增长主要源自新机装备业务。
针对相关问题炒股合法杠杆平台,北京商报记者向科隆新材方面发去采访函进行采访,但对方未正面回应。